Friday, November 18, 2016

四十年來回顧與前瞻 — 半生承使命、再續待傳誰?

四十年來回顧與前瞻  — 半生承使命、再續待傳誰?
(謝謝香港靈光中文堂獲准自四十屆差傳年刊中轉載)                                           

四十年前還沒有信主,家裡也沒有信徒,宣教方面,本來沒有什麼好談。
但原來在我們孩提時代,在中西跨文化、種族和基督教會之間卻早已糾纏不分,相信不少香港戰後到七、八十年代的第一代信徒也有類似的經歷。感恩靈光教會讓我回望神的恩典與選召先於我在母腹時。

我家六兄弟姊妹都在橫頭磡區成長,曾經分別在天主教、基督教教會學校唸書。現在還未信主的大哥和五弟小時候曾在天主教學校唸書,其他兩位姐姐、六弟和我則在基督教的學校唸書。六弟和我當年就讀的天台幼兒院,聖誕節等日子,有些外國人(大概是美國人吧)會來探訪我們,還送一些很好的禮物給我們。後來才知道與我們在瓦努阿圖一起事奉的同事Greg Carlson在加州的教會多年來曾支持該幼兒院的事工。

母親說我少時多病,把我過繼給黃大仙。(後來我母親到黃大仙為我的翻譯工作求籤,求得第35唐僧取經,天命不可違。很感恩,母親近年已信主,時為我們禱告)
生病時經常喝靈茶無效,就光顧附近的為恩診所(就是「為恩佈道所」)。還記得在候診的地方有一面鏡子,上面銘刻著「以藥石除病軀、藉主道救亡靈」。當時的主管美國宣教士文基信牧師(Carson Fremont),身高六呎多,經常伸出他的大手掌跟病人們握手,叫人信耶穌。小弟80年代透過到教會開辦的補習班、佈道會信主。信主後經常在為恩佈道所聽文牧師講道。 85年進入神學院以後,文牧師也成為我的老師。我在神學院上過他的課,其中包括社會學、羅馬書、加拉太書、個人佈道法等。這些科目的內容、記得的不多,當時的社會學和個人佈道法在今天已可能不合時宜了。但牧師對聖經的渴慕與研讀聖經的態度對我有很大的影響,至今還要多學習牧師的榜樣。去年有機會跟兒子拜訪在美國的文牧師,幾個月之後,牧師就息勞歸主

對我一生有深遠影響的還有多位宣教士老師。韓伯嘉院長六零年代接受SIL 的語言學和翻譯訓練,他當年打算到東巴基斯坦(現在的孟加拉)從事翻譯聖經的工作。只是拿不到簽證,他們一家就留在香港用約30年時間建立了五間堂會和一所浸信會聖經學院(後來的「中國浸信會神學院」)。他也是我的舊約和希伯來文啟蒙老師。我上了第一學期的希伯來語入門,之後四個學期,每學期一學分,他一對一授課。韓牧師要我翻譯舊約的部份希伯來文經文,當時不知天高地厚的我,傻乎乎地照做了。他的宣教課程主要內容是中國的宣教歷史、口傳差會來華史和分享他自身的經歷,以身作則,言行身教。聽到韓牧師的見證和教導後,我心裡想,我既領受了神藉韓牧師而來的教導與福氣,我是否可以圓他翻譯聖經的夢,續他未完成的使命呢。

1988年,隨神學院到澳門觀摩,我在馬禮遜牧師墓前立志從事翻譯聖經工作。當年參加學院舉辦的第二屆聖地之旅,參與福音動員會到臺灣短宣、精兵訓練營。後來又出席了恩臨萬邦的聚會,在戴紹曾牧師、蔡元雲醫生講道期間決志踏上宣教路,今年的華福會有機會跟他說一聲謝謝。在宣教營中溫偉耀博士講創世記12章,最近有機會與他相認,他說他還記得那次的宣教營。還有周永健院長以耶利米為主題的講道(我的英文名字叫耶利米Jeremiah),加強我對召命的確認。這一切現在還歷歷在目。後來韓師母給了我一份美國威克里夫翻譯會的刊物和在宣教營的攤位聯繫了當年為香港威克里夫聖經翻譯會委員的羅曼華博士,及後得到袁沛充牧師引薦,內子慧好和我就開始成為「宣二代」,也開始了過去二十多年與聖經翻譯工作和靈光中文堂的這段「恩緣」。後事如何? 就是經歷神多年的恩典、慈愛、不離不棄、「添丁發才」、歲歲保平安。這些都在過去我們的代禱信和多年在宣教年刊中分享過,在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最近兩年,工場所在沒有變,但事奉的單位、方法、策略都有很大的變化。回港比以前頻繁,出差也很多開拓了更多領域,參與更多不同的教會、機構、學術團體、培訓、會議很多觀察、思緒仍有待整理。

總的來說,小弟對未來的宣教路向的看法是要走出知識型的宣教,謙卑尋求從上而來的智慧和對神旨意敏銳聯繫全球,共用另類宣教資源,放下後殖民的包袱,超越後現代的迷思,植根本土,敢於付代價潤澤屬靈土壤,以聖經根本,為差會、神學院、教會領袖和信徒自己把脈。勇於承認過失、承擔責任,以基督為首、聖靈為導引,各按其職、各展所長,才有可能切中時弊、回復宣教團體、教會為鹽、為光、內聖外王、為祭司、為先知的角色,這是讓萬國、萬民、萬族、萬方尊父名為聖、天國降臨、父旨得成的基礎。

過去二十多年的宣教事奉,小弟參與過的領域有聖經翻譯、文字、語言學、宣教\跨文化、民族人類學、電腦、識字教育、領袖培訓、顧問、差會行政、社交網絡、動員、人工智能等項目。上司和認識我的好友曾經建議我考慮集中在某一、兩個領域來研究和發展,可能會有更大的成就。我覺得他們很有道理和智慧。只是我心所繫是以父旨為念,不是我要成就什麼,而是天父要用我一生來成就什麼。有人告訴我聖經翻譯很難,人工智能很難什麼什麼很難。文基信牧師曾說:「神的工作永不容易,但恩典夠用。」 我就一直邊做、邊失敗、邊學,靠恩典和眾聖徒的禱告得勝。多謝你們多年來與我同走這路。盼望我們都能效法基督以成就神的旨意,對我們的召命為我們的食物和滿足。他來了是要我們得豐盛的生命。豐盛的生命在於全心愛神、愛人、愛仇敵,全力以赴完成召命。

小弟未來兩年,主若許可,大概還會繼續現在的工場。孩子高中畢業後,我們的事奉地方可以有更多的選擇,只是方向還未明確。如今人生中場,要多考慮聯繫、智取、策略、動員、使命承傳這些方向。

只是半生承使命、再續待傳誰?


普世宣教、訓練門徒、建立教會使命的接力棒,要交給誰呢?我很多奇奇怪怪的意念、異象誰來實踐呢?你是交棒者、還是接棒者呢?我們可以交給誰呢?不管跨越重洋還是在學校、家庭和職場,誰願意去全力以赴成全主召命呢?你願意嗎?

No comments :